欢迎访问江苏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官方网站。

学生感言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合作办学 > 学生感言 > 正文

赴加交换学习心得--程曦

发布日期:2013年09月17日 00:00 点击:

江苏大学 程曦

2013/6/21

我是江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工程管理10级学生程曦,很幸运能有机会参加2012年江苏省-安大略省交换项目。在滑铁卢大学交换的两个学期里,我获得了很多珍贵的经历,这些经历对于我来说是一笔极为宝贵的财富。不仅对我大学生涯有深远的影响,对我今后的人生规划也举足轻重。

在到达滑铁卢大学之前,我仅了解她是一个以学习、工作紧密结合为特色的顶尖学府。我也曾经对此不以为意,所谓的工作可能也就和国内一样,花几小时,找个相关专业的单位盖个章完成暑期社会实践一样敷衍了事。而学习,也可能和国内大学大同小异,大家六十分万岁即可。

然而随着接触的深入,我发现这个学校绝非我想象的那样。

了解一个大学,我认为最先要了解的是她的图书馆。图书馆作为一个学校综合实力的典型代表,不仅能反映出一个大学对学术的重视,更能从另一个方面了解这个学校学生的特点。

我喜欢Danna Porter图书馆的严肃安静,也热衷Davis Centre图书馆热情活跃。因为我是工科专业所以接触Davis Centre图书馆的机会更多,就浅谈我对这个图书馆的一些感想

从外观看上去,这个图书馆平淡无奇,没有国内那些高校图书馆的高贵冷艳上档次,能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玻璃的屋顶与幕墙。然而即便是这样的突出点,也让人难以将他和“全球工程前100”、“与微软渊源深厚”等头衔联系起来。

让人血脉喷张的红色主色调,总让我充满了激情和动力。走进图书馆,看到一排排书架,满目的藏书,每次都不自已地想把喜欢的书都看一遍。在silent study里总是不乏学霸的身影。他们藏在独立的小桌子后面,或是在默记,或是在反复演算。在图书馆的大厅里,大家聚在一起讨论问题,解决疑难,有争辩,有赞许。思潮在这里汇集、碰撞、激荡。也许正是这样一种学习的氛围促使滑铁卢大学,这所仅有五十载历史的年轻学校跻身世界前列。


课堂,占据了我们大学里大部分时间。由于各种原因,我未能象正常学生一样选同样多的课。看到他们从早到晚、从周一到周五排得满满的课表,我惊讶了。这哪里是大学,分明是另一个地狱——高中。顶着巨大的压力他们没有放弃,这让我想到了我的高中生活。自从上了大学以来,熬夜写作业似乎离我们是越来越远;为了一道题目纠结一整天,茶饭不思的痛苦也日渐陌生。我不得不承认,很多国内大学生都有一种得过且过的想法。即便我不懂,即便我少作一次作业,又能怎样,最后我还是可以六十多分飘过及格线,和那些学霸们同时毕业。何苦花时间精力买一个不痛快呢。

在滑铁卢学习的这段时间,我能体会到他们对于学术的严谨认真,还有对自己未来、职业极强的责任感。在课堂上,会有同学提出那些看似很没有必要的问题。但是他们自己就是不能让他得过且过。我也和那里的同学讨论过这个问题。他们也觉得有些问题过于没价值,但是他们很享受那种完全弄懂一个问题的成就感。是的,成就感。在这个充斥着金钱、权利、浮躁的社会,有多少成就感是来自于学术问题的解决,哪怕是专门做学术的教授。有时候真的不能怪国内的学术不行,毁掉学术的是大环境。

学习工科,实验室很重要。我有幸做了一个学期的本科生研究助理,体验了在外国做试验。进入实验室前,每个人都要进行安全培训,都要穿着安全鞋。进入实验室,看到那些力学仪器,我充满了好奇与激动。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和实验室的学长一起讨论实验的误差原因,如何更科学地处理数据。

谈罢学习,我认为这方面更多的就只是寻找国内外学习的差别,对于我本人而言,真的挑战和提高其实是生活方面。

虽然我不是第一次一个人住,但是和很多交换的同学一样,是第一次到一个文化背景迥异:语言不同、生活习惯不同,一开始总觉得自己和这里格格不入,缺乏归属感,难以融入这里。当然,要想文化上、思维上的全方位融入,的确很难。我能做到的就只能去适应这个环境。

我还记得第一次去买东西,生活词汇的严重匮乏,让我难堪;去快餐店吃汉堡,第一次有人问我要什么酱、肉饼烤到什么程度,这些问题都让我无从回答。当然这些并不是最难熬的事情。最难熬的是那种孤独感,举目无亲,任何问题都要自己去解决,租房、装网络、缴水电费、买生活用品、修理家电、做饭……我感觉,经过两个学期的锻炼,我已经成了上得了课堂、下得了厨房、写得了代码、做得了试验独当一面的新时代好男人。

人际交往能力也在两学期里大大进步,不仅仅是和中国人相处,也包括和其他国家的学生相处。我体会到,如果尊重别人的习惯,自己也同时获得了更多的尊重。我也结识很多新的朋友。如果没有交换的机会,我绝对不可能学着去自己解决这么多问题,也不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成熟。在外面,接触到更多的观点,更多的信息,我学会了更多的去倾听,去甄别,去思考,而不是一个只会和别人争论、维护自己观点的愤青。甚至有时候选择沉默,我都难以相信,我能做到这一点。

总而言之,两个学期的交换经历让我成长了不少。获得得很多技能、经验,我终生受益!


江苏大学 | 本站首页

版权所有 © 江苏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  地址:江苏镇江市学府路301号  邮编:212013